
婴儿进入尖叫期的表现,家长应该如何应对?
觉得宝宝在“呀呀”的样子很温柔的人,可能是没有听过他们“尖叫”的声音。听久了会头痛耳朵痛。这一时期的宝宝,可能被误认为是磨人、脾气不好,因为宝宝真的有些吵。其实宝宝并不是故意的。宝宝进入“尖叫期”,通常会有以下表现:

1. 大声叫,声音尖锐且音量很高,通常是“啊”。 2. 情绪丰富,表情和肢体动作明显。 3. 没有预兆,可能让新手爸妈无所适从。
家长不必担心宝宝憋着不喊,反而要给出正确的回应。宝宝进入“尖叫期”是发育的必经阶段,不能让宝宝憋着不喊,还应适当放低音量。否则,宝宝不仅容易伤了嗓子,还学不会正确地表达情绪,影响说话速度。
为什么会出现“尖叫期”,因为宝宝不会说话,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。尖叫期代表着宝宝怎样的小心思呢?新手爸妈快来了解。“尖叫期”的宝宝,想要学说话的表现很强烈。他们的状态很积极,但尖叫并不是说话的正确发音方式。
1. 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回应,用温柔的语气回应宝宝的声音,不要模仿宝宝的尖叫行为。 2. 及时教宝宝说话,代替尖叫。宝宝会模仿大人轻声细语的样子,不再疯狂尖叫。 3. 及时引导宝宝说话,当宝宝没有了下意识地尖叫却不会说话,无法表达自己仍会尖叫。
宝宝发育阶段的每一个表现都是一次转折,顺利度过尖叫期间,宝宝将很顺利地开启学说话阶段。
参考资料